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元璋 | 上页 下页
二三


  若有不遵,以违制论,违制即是抗旨,罪莫大矣!至于大明律令,那自然是做官必知的。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治国安邦的至正至理。朱元璋曾面谕国子监博士:“一以孔子所定经书诲诸生”,而于孟子则很不以为然,曾下令撤掉孔庙中的孟子牌位。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才不得不恢复孟子配享。洪武二十七年钦命审查孟子委员会,由刘三吾负责对其“反动毒素”严密检查,严格删检。《说苑》因其“多载前言往行,善善恶恶,昭然于方册之间,深有劝戒”,而被指定为修身或公民课。

  学生课业要求极严:规定每日写字一幅,每三日背《大诰》一百字,四书一百字,每月作文六篇,违者痛决。低年级只通四书的,入正义、祟志、广业三堂,中等文理条畅的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在学满七百天后,经史兼通的入率性堂,若在一年内考满八分者即予出身作官。

  监生制服叫褴衫,也是御定。膳食公费,合校会馔。准许带家眷,每月支食粮六斗。监生和教员请假都必须皇帝特许。

  校规也是钦定的,极为严格,近乎残酷。前后增订一共有56款。学生对课业有疑问的,必须跪听。

  绝对禁止对人事管理生活的批评,绝对禁止结社活动,不许不穿监服。有事必须事先通知,且行文不得烦紊。

  进出学监须有出恭入敬牌。违者都是痛决。最严重的一款是:“敢有毁辱师长,乃生事告奸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定将犯人杖一百,发去南地充军。”

  所谓“毁辱师长”“生事告奸”并没有明确界定,其涵义可以任意扩大,“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宋讷是此条监规的起草人,极意严酷,在其任内,师生走投无路,经常有人被强制饿死被迫缢死;即连死尸也必亲自验明正身,才许收殓。学录金文征于心不忍,想方设法保护学生,并向皇帝进言宽释。朱元璋先是不予理睬,说祭酒只管大纲,监生饿死,罪在亲教之师。文征又设法与同乡吏部尚书余熂商定,由吏部行文令宋讷告老还乡。

  照理,宋讷年届75岁,是该退休了。当其向皇帝辞官时,说出自己辞职并非真心,朱元璋大怒,追问前因后果,一气之下尽杀金文征一伙,并将其出榜昭示,载入《大诰》。这也算是国子监发生的第一起学潮。

  洪武二十七年,第二次学潮又起。监生赵麟因不堪虐待,出壁报提出抗议。朱元璋为了杀一儆百,法外用刑,把他杀了,并枭首示众。

  和统制监生一样,国子监的教官也受严刑重罚的约束。历届祭酒只有深得朱元璋宠幸的宋讷得以善终,死后恩礼有加,余者不死即贬。朱元璋通过这种严酷的奴性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新的官僚,逐步地充实到各级官僚机构中去,绝对忠实地执行皇朝的政令。

  一般来说,只要耐住寂寞,循规蹈矩,学成毕业,监生都能授以官职。以洪武二年到三十一年的监生任官情形而论:第一,监生没有一定的任官资序,最高的做到地方大吏从二品布政使,最低的也是正九品的县主簿,以至无品级的教谕。第二,监生也无固定的任官性质,监生万能,几乎无官不做。第三,在校监生几乎无事不能做。除任官以外,还可奉命出使,巡行列郡,稽查百司,清查黄册,督监水利等等。第四,监生各年任官并不确定。以洪武二年和洪武二十六年为最高,十九年为最多。从十五年以后,监生的出路已渐渐不如以前了,从做官逐步转向丈量田亩、督修水利、清查黄册等基层技术工作中去了。

  除国子监外,政府官吏的来源还有科举制度。国子监生可以不由科举直接任官,而从科举出身的人则必须是学校的生员。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每三年在省城会考一次,称为乡试,及格的为举人。各布政司举人名额是一定的,除直隶百人最多,广东广西25人最少,其他都为40人;第二年举人会考于京师,称会试,会试及格者再在殿廷经一次复试,称廷试或殿试。发榜分一二三甲:一甲只有3人,分别叫作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又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乡试由布政司主持,会试由礼部主持。状元授翰林院御修,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的为翰林官,其他均授官职大小有差。举人贡生会试不及格的改入国子监,也可选作小京官,或作府佐州县的正官及学校教官。

  科举各级考试,专以四书五经为题,文体略仿经义,体裁凡为排偶,叫作八股亦称制义。这是朱元璋与刘基共同商定的。十五年以后,定制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乡试在八月,会试在二月。每试三场:初试四书仪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学校和科举并行,学校是科举的阶梯,科举是学生的出路。学校的兴办,不但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更主要的是使皇朝的统治思想深入民心,不断地教化臣民遵守臣道为国效力。科举的提倡,选拔考察了一批优秀人才,为皇朝的政治经济统治训练了一大批忠实能干的官僚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任人唯亲的官场腐败气息,实现了唯才是举,科举面前人人平等的新的仕途之道。

  但是,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过份奴性化,专以四书五经为要,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智慧,死读书读死书,以至于“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勿者,惟四子一经之笔,是鑽是窥,余则漫不加省。

  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其迂腐之态可见一斑。以这样的人才去治国,因循守旧者是,革新进取者非。长此以往因循苟且,死气沉沉,失去进取活力,国家很难欣欣向荣,朝气勃蓬。这也不能不说是中国自明朝以后逐步落后于世界先进民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