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黄克诚 | 上页 下页
六三


  几分钟后,黄克诚命令报务员马上发往东北局:

  (一)已进入及将进入东北之主力及新组成之部队,数目特别巨(大),力量强大,但若无党政民之支持,无粮食经费的充分供给,无兵员的源源补充,将大(大)减弱强大力量。目前东北大城市为顽军占领,乡村则被土匪占据(大多与顽有联系),我则处于既无工人又无农民之中小城市,这样下去,不仅影响作战,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险。因此,运用冬季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之五个月期间,发动乡村群众,肃清土匪,建立党与政权,应为当前之急务。求得五个月年建立根据地的初步基础,便利明春之大规模作战。

  (二)要发动群众,需要干部。各地干部一时不易赶到,东北局手中无干部,我作如下建议:

  1.立即划分主力师(或旅)的补充熟悉地区,作为该师(旅)之根据地,每师(旅)划三个县到五个县。

  2.该师(旅)立即派遣地方工作干部,前往规定地区,开辟工作,建立政权、党委,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

  3.该师(或旅)派出必要兵团负责肃清土匪,恢复社会秩序。

  4.该师(或旅)在规定区域年收集粮食资财,建立医院、工厂、扩大新兵,源源补充主力部队。

  5.被规定之地区,如已有党委、军区,则派出干部受党委领导;如无党委,须由军队派得力干部组织临时党委、政权、分区,以领导工作之进行。

  6.主力部队集结作战,伤病员则送该地休养。

  (三)上述建议如整个部队不能实施,则请划十个县地区给三师各旅去建立后方,开辟工作,以免除伤病员随队,妨碍主力行动与作战。

  我认为二十万军队没有千万以上群众支持,是不堪设想的。是否有当,请考虑示复。

  为了引起东北局的重视,黄克诚接着又发去两份重申意见的电报。

  第一封电报,无回音;

  第二封电报,无回音;

  第三封电报,仍无回音;

  连续三封电报,飞往东北局,却均未见回音。

  黄克诚摸不着头脑,只得做好执行东北局下达的作战命令的准备。

  这天,黄克诚同洪学智一起,带上各旅干部去察看地形,部署任务。

  已经是冬天了,在11月的云雾之下,树林正慢慢变成灰褐色,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茫茫一片。看完地形,黄克诚一行回到了驻地。

  “老黄!”黄克诚远远听到有人喊他,觉得声音十分熟悉。他仔细一瞅,不禁喜出望外。

  原来,老战友李天佑来了。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36年红军东征后,李天佑任四师师长,黄克诚任四师政委。两人是一对老搭裆,彼此很熟。多年不见,见面后很是亲热。

  “老李,你好!真是想念你啊!喂,你这次怎么来啦?”黄克诚紧紧地握着李天佑的双手。

  “我也是非常想念你啊,老朋友。”李天佑笑哈哈地说,“对,我这次到你这儿来,是奉林彪司令员的命令来与你联系的。”“中央已经决定,由林彪负责组织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东北的部队。”李天佑接着说。

  李天佑还告诉黄克诚,林彪的总司令部离这里只有二三十里路程。

  听到这个消息,黄克诚十分高兴。他早就希望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来协调指挥整个东北战局。

  于是,黄克诚立即同李天佑一起,策马奔向林彪驻地。马在奔腾。美丽的马鬃在凤中飘扬着,尘土在身后飞扬……不久,他们来到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

  司令员林彪坐在椅子上,一面咯嘣、咯嘣地吃着爆豆,一面盯着墙上的地图。

  黄克诚向林彪汇报了他关于建立后方,站稳脚跟,逐步壮大自己力量,最后与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建议。

  “部队现在的状况,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我们是疲惫之师,而且没有根据地作依托,而敌人是乘飞机、轮船进入东北的精锐之师,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是不可取的。”黄克诚陈述完自己的意见情绪有些激动。“好!好!”林彪一面点头,一面说。

  经过商谈,林彪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

  “我命令,你部迅速转移到义县、阜新一带,发动群众,进行休整。”

  林彪说着,站了起来。

  黄克诚与林彪会合后,移驻义县附近的乡下。这样,黄克诚与林彪驻地很近,便经常向他提出关于建立根据地、打开东北工作局面的想法和建议。

  知难而退,量力而行,只有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去消灭敌人。这正是黄克诚的过人之处。

  刚到义县不久、毛泽东来电询问对东北拟采取的方针。黄克诚明白,毛主席又在集思广益了。这正是再次陈述自己主张的好机会。于是,他便草拟了一份电稿,送给林彪审阅。得到林彪同意后,黄克诚便发电报给中共中央、毛主席。与此同时,当时在东北工作的其他一些领导人,也先后给毛泽东回电,报告了意见和建议。

  11月中旬,中央确定了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工作方针。

  12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作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一)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二)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现在应当确定不是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这是现时条件下所作不到的。……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目前,应当确定这些地区,以便部署力量,引导全党向此目标前进。

  (三)在确定建立根据地的地区和部署力量之后,又在我军数量上已有广大发展之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我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反对国民党的进攻。否则,群众分不清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优劣,可能一时接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甚至反对我党,造成我们在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

  (四)我党现时在东北有一项主观上的困难。这就是大批干部和军队初到东北,地理民情不熟。干部对于不能占领大城市表示不满,对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表示不耐心。……我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

  (五)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一切军队,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