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风雨半支莲 | 上页 下页
五九


  我被改正时的市委宣传部部长赵鼎新,问我想回原机关工作吗?我觉得在剧团从事写作更适合自己。后来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老同学李筠也曾征求我的意见,愿去徐悲鸿纪念馆或赵燕侠剧团任党支部书记否?还有一位老友孙祥凝与当时的外交部某部长同乡,想推荐我去当部长秘书,所有这些工作我都觉得不如写作更合我意,皆婉言谢绝,仍留剧团当编剧。

  1983年我用一首诗表达了我追求理想的执着心情。

  爬

  我好像刚刚来到人世,
  什么都没开始。
  以前,理想只是不可捉摸的梦,
  而今,美景不远。
  可我已步履蹒跚,唉……
  不!
  爬,也要爬到它的面前。

  二十二年的桎梏解除了,1979年以后,我在京剧团连续自己或与别人合作共写有10个剧本,其中有5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它们是《站上风云》(批判文化大革命),《雪映古城》(歌颂北平地下斗争),《玉碎名园》(写爱国英雄冯婉贞保卫圆明园的故事),《黛玉葬花》(依梅兰芳演出本和原小说改编),《铁杵磨针》(依据李白小时的故事)。从京剧院离休后,又与人合作写了京剧十集电视连续剧《曹雪芹》,并且推上了电视荧屏,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获得全国十二届飞天奖的。

  四、欣逢改革开放

  1977年5月6日邓小平复出,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举行了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定》,从此,邓小平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指导性的讲话·首先是1977年5月24日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否定了非历史唯物主义的个人崇拜。全部讲话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并亲自开拓深圳为改革开发的特区。

  1977年12月15日,主持中央党校工作的胡耀邦,调任中央组织部长。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胡耀邦为党的总书记直到1986年辞职。“他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

  “他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使大批受到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使其他大批蒙冤受屈和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9、4、22胡耀邦同志追悼大会上中共中央的悼词)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革及以前的左倾错误。

  “改革开放”的局面逐渐形成,虽然是迟到的,但终于打破了封冻大地的坚冰,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迅速地与国际接轨,经济腾飞了,文化上也再不是“样板戏”一花独放,而是满园春色。知识分子、企业家与工农兵同是国家的主人。

  我在知天命之年也迸发了惊人的创业热情。除了为剧团写剧本,还于1984年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大刀阔斧地创办了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又日以继夜地改写歌颂巨人曹雪芹的剧本。四处筹集资金,大胆地闯进电视界,组织摄制演出班子。随之创办了大型公开刊物《中国电视戏曲》和北京电视戏曲研究会。我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作和戏曲发展的事业中,让事业染银青丝,将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可以说我没有虚度人生。

  2000年底,我将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不写剧本了;大型刊物《中国电视戏曲》也不办了,上交领导。我开始了另一个新的征程——向文学进军,毫无老之将至之感,我觉得生命的第二个青春刚开始,蓬勃朝气催动我的脚步。也许是我练就了苦中寻美、寻乐、寻情的开朗性格,也许我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父亲1903年出生,今年(2004年)已101岁,面容红润,精神矍烁、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言语顺畅,看上去七十余。我也希望上天假我以华年,助我得以继续新长征。

  我出版了诗集《梦未了》《百花吟》,散文集《寻美、寻乐、寻情》。

  自1979年改正,重新入世,也有新的困难在等待我。总有人戴着各色眼镜看你:残余的极左思潮,世俗的狂傲,无名的嫉妒等等。我虽然奋力向前,有时也难免暗自伤神,常自发牢骚,自我排解:

  《当神灵儿》

  当神灵儿把你牵上活佛的宝座,
  你身上的一滴臭汗也变成世人的圣水。
  当你没交上好运,
  永远只会在尘世埋头苦干,
  虽然你献出的是朵朵香莲,
  世人也只是用眼角轻轻一瞥。

  五、从《雪映古城》谈起

  由于我是中共地下党员,比较熟悉北京地下共产党斗争的题材,于是又花了一年时间采访了100余名北平地下工作者,整理了几万字的采访记,题曰:《燕山春晓》。友人金紫光看了觉得很有价值,推荐给北京政协《文史资料》,可偏偏遇上曾是地下电台的一个女发报员,此时她正是《文史资料》的一个编辑,她说我写的不是亲身经历,不能用。我歌颂北京地下党的苦心、苦行算是白费了。这位同志,何其狭隘,莫非极左残余堵塞了你的血管?难道历史学家写历史都要亲身经历历史?何其荒谬?一气之下,我只摘取其中一位出身官僚家庭却无私无畏地为无产阶级革命奉献了一切的余谷似老太太作为模型写了现代京剧《雪映古城》。《雪映古城》由我们京剧院李慧芳、赵世谱等名演员演出,在北京市得了奖,北京日报也发了张大中同志(我在宣传部时的副部长)的介绍文章。我随后又写了《玉碎名园》,以爱国女英雄冯婉贞抗击八国联军保护圆明园的故事为题材,也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