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吕正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〇一 |
|
七、大生产 在开展对敌斗争的同时,边区军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以坚持战争,解决军民的吃饭和穿衣两大问题。 生产建设中农业是主要的。为了鼓舞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初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实行了减租减息,削弱农村中过苛的封建剥削;同时为了团结抗日,也规定了保证交租交息的政策。认真执行这一政策,不仅中贫农的生产热忱高涨了,就是地富的生产情绪也提高了。政府更扶助生产,减少税收,每年只收一次统一累进的抗日救国公粮。奖励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此外还奖励开荒、种棉、种植特产(如蓝靛等),都对农业生产起了推动作用,使边区生产运动更加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劳武结合,初步得到变工互助的经验。当毛泽东同志“组织起来”的号召提出后,边区便掀起一次空前的变工互助运动。根据边区群英会所得材料,到一九四四年底,仅晋西北区三十九万一千七百八十八个劳动力,参加变工互相的已达十四万六千五百五十人,占全体劳动力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四。兴县一九四五年的统计,六个区一个市的农业劳动力共二万三千四百六十六人中,参加变工互助的占百分之四十三点六。个别村庄如劳动英雄温象拴村,劳动力组织起来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六。 变工互助是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开始普遍采用小组变工,人数少,一工顶一工,办法很简单。后来感到这种工顶工,因倒地等关系,有时耽误生产,有些地方就开始打乱耕作的办法,就是按庄稼先后、地段的远近耕作,提高劳动效率。后来更发展到依劳动力强弱评工,就使变工互助形式更加完善。并创造出种地和各种副业变工,男耕与女织变工,变工办学校,农民与医生变工等丰富的内容,以及劳武结合的许多形式。变工互助的好处是节省人力,比如农民送粪,一头毛驴需跟一个人,变工组一个人就能带管三四头毛驴。但更重要的是在集体劳动中,通过互相督促、鼓励竞赛等使每个人的劳动强度提高。 临县很多村庄往年秋收一般需三十天到四十天,变工后只要十三天到二十天就结束了。人们拿这省下来的劳动力去作别的,便使收入增加。如兴县劳动英雄温象拴村,一九四四年共增产粮食达二千八百八十六石。保德劳动英雄袁谦村(袁家里)由于实行大变工,一九四四年生产粮食较一九四三年几乎增加了一倍,总共收入粮食一千一百四十九石。全村开支六百四十四石,余粮相当于全年需粮的百分之七十八点四三,做到耕种两年便可余粮一年半。组织起来是群众翻身的必由之路,人民已由切身经验中信服了这真理。 变工互助促成生产方式及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的改变,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使全边区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大公无私的风尚。这种新风尚具体体现在那些杰出的劳动英雄们身上,例如张初元、温象拴等,都是大公无私,为公众服务的模范。张初元一九四四年春终日奔跑,帮三十来户农民买到土地二百四十垧,还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买地,而他自己却没有买一亩地。当他哥哥问及此事,他回答:“先让别人买吧,只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什么时候也不愁翻身!”温象拴靠自己的劳动由贫农上升为富裕农民,但他同时帮助了别人的上升和发展,每年都拿出大量粮食接济贫苦人家,他的翻身是和大家翻身同时实现的。他常说:“咱是从穷人里来的,咱知道穷人的苦。咱现在好了,就得帮助穷人,也能变得和咱现在一样。” 舍己为人、服务群众的品质,正是一切群众英雄的特点,也是边区新型农民共具的优良品质。所以在边区,苦难的人们不是到处受人白眼,而是受到亲切的同情和救助。两三年来,有一万多难民由阎锡山统治区逃来,他们全都受到热情的接待与安置。一九四五年春由阎锡山统治区逃到汾阳、离石根据地的难民有六百六十户,政府每户拨给细粮两石,群众又互济一石,并调济土地、房屋、农具,还拨了七十万元的耕牛贷款,帮助他们建立家务。汾阳下新村的小学教员把自己的米捐给难民,自己则吃黑豆炒面。难民们看着现在,想到过去,不禁感激得热泪盈眶。来到交城根据地的几户河南难民,只经过一年勤劳生产,就从一无所有变成除够吃外每人还余一石米。他们听说河南老家被八路军解放了,就动身回去重建家园。临行前村民请客送行,走时全村男女排队欢送,难民说:“我永远忘不了共产党、八路军!” 晋绥边区几年来还作了一件艰巨的工作,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许多不事生产的二流子改造成劳动者,成家立业,自食其力。据一九四四年统计,晋西北区(缺三分区四个县)共有二流子一万零一十三名,经过改造的有六千八百零三名,占全数百分之六十八。一九四五年据兴县、岚县等九县不完全统计,已改造了百分之八十六,有一些还被选为劳动英雄,如兴县贾怀德等。温家寨的温初儿在温象拴帮助下,已由一个二流子变成好劳动力,被群众选举为全村的生产变工队长。政府这种政策使生产增加了力量,使二流子脱离贫困,各阶层人民都深受感动。 边区生产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开垦了广阔的荒地。一九四〇年行政公署续范亭主任号召:“我们要把山头都变成馒头!”政府《开荒条例》规定:“开垦生荒三年内免征公粮,五年内免交地租;开熟荒免征公粮一年,免交地租三年;开河滩地免征公粮五年,五年至二十年免交地租。”因此,全区由一九四〇年到一九四五年六月间,军民共开荒一百九十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五亩,就耕地面积来说,等于创造了一个兴县或三个保德县。只兴县的耕地面积,就增加了五十万亩。开荒而外,农民还以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等方式力求增产粮食。 边区部队、机关的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子弟兵不但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和敌伪军搏斗,来保卫人民的生产,而且也热烈地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直接投入大生产运动,以减轻人民的负担。部队、机关生产,在新政权一创立就已开始,到一九四三年发展成为大生产运动,特别在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两年,获得空前巨大的成绩。在生产中,上至军区司令员、政委,下至战士、炊事员以及一部分轻病号伤员,都积极参加劳动,向荒山棘林进军,常弄得满手血泡。有些劳动最好的战士,用镢头一天开到六亩二分地,但在边区一天能翻六亩地的牛也是不多的,所以人们送给这些劳动英雄一个绰号:“气死牛”。在军区荣誉队,有一个双足已锯断的残废战士,还参加开荒。有双目失明的残废战士学会纺织。已锯了一只手的残疾人,就两个人合作起来纺织。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他们和人民血肉相关,生产极端热忱。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