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吕正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一一五


  最后,东北铁道部对这次军运的组织领导和人员配备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梅河口、四平、西阜新一线,刚收复不久,特别是彰武以南地区,职工缺员很多,成份比较复杂,繁重的军运任务又落在这样的地区。东北铁道部下决心从各局抽调一批工人、干部充实了这一地区。仅齐齐哈尔局就调出一千二百多名政治可靠、有业务技术经验的工人、干部,分派到西线各站段。齐、吉两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前线指挥运输。每个站都派干部具体指导,每趟列车都有干部添乘。如齐齐哈尔局局长黄铎亲自到郑家屯分局组织运输;郑家屯分局长廖诗权、政委尹诗炎,分别到彰武、西阜新就近指挥军运;吉林局副局长孙鲁光到梅河口坐镇,郑家屯分局运输科长常克、副科长何彬和四平办事处主任沈影亲自指挥行车。齐、吉两局还派出大批干部到列车运行的重要地点亲自参加作业。

  一九四八年九月六日,东野总部下达命令:十日晚开始运输。东北铁道部迅速调集车辆。九日,集中车辆达一千二百二十四辆,其中棚车六百八十四辆,敞车、平车五百四十辆。九日晚,以梅河口为主,以朝阳镇、四平、吉林、西安为辅的编组站,也编好列车;部队上车站为东丰、大兴镇、西安,下车站为新立屯、新邱、西阜新,同时做好了一切准备。

  十日晚,这次大规模军运开始,军列按计划正点发车。

  当前行列车已驶进四平站时,突然接到东野总部急电,命令连夜将已经发出的两个军列,立即返回原地下车待命。同时,将已经停运的混合列车又恢复运行。这是东野总部为了迷惑敌人,防止暴露目标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十二日夜晚,军运列车又按计划开始运行。

  这次运输中,西线郑家屯、彰武、西阜新,东线梅河口、四平站是关键地区,敌人的飞机不但白天来,夜间有时也来,四平最多一天达七十二架次。这两个站和沿线的运输一线员工,为了保证军列不被敌机发现,夜间都是采取无灯火作业。扳道员扳完道,为了确认道岔是否密贴,还要依次用手去摸,以保证军用列车及时安全地、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

  军运开始后不久,辽西大雨连绵,西辽河大水猛涨,水位比最高的一九四六年还超出一米多。钱家店区段的线路被水淹没,水势凶猛,线路状态不明,不知路基是否冲断。在这关键时刻,通辽工务段段长乔子龙,以大无畏的精神,用手拄着木棍,趟着大水,顶着激流,在前边一步一步地探查线路,慢慢地引导机车把军列安全送过被淹区段。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战争环境下,长距离、短时间、大规模地运送兵员和装备,没有发生什么事故,这在现在看也是难得的。

  严守秘密,在这次军运中做得也很成功。运送部队的列车全用棚车。列车出发前,车门加锁,贴上封条。列车运行时,看不到部队人影,听不到部队声音。就连铁路员工也不知道运送的是什么。因此,在义县解放后,敌军俘虏说,你们攻打义县时,我们都不知道贵军是从哪上来的。

  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按计划完成了三纵、二纵五师、炮纵等主力部队到达西阜新的军运任务。由于各路局员工的努力和军队的配合,运输速度比预想的还快:四平、西阜新间,最快的只用十四小时四十六分钟,最慢的十九小时四十七分。前三天全是重车单程运行,到第四天,空车开始回返,白天,没有敌机袭扰时,放行空车,减少会车,使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在九天之内,共运送了六十四个军列,把近十万大军安全、迅速、及时地送上了辽西前线,胜利完成了我军大兵团调动的运输任务。九月二十八日,东北铁道部接到东野总部的电报,表扬铁路员工在困难的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了军运任务。

  九月十二日,辽沈战役打响后,我军以突然行动攻占昌黎及其以西地区,同时包围了兴城、沙后所、绥中之敌,切断了锦州、唐山间的联系,断绝了华北敌人增援东北的陆上通路,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形势。

  九月二十二日,敌人发觉了我军行动意图,派出大批飞机对我方铁路狂轰滥炸,频繁袭扰。

  这时,我运输大兵团的空车还没返回,而西线的作战物资、民工列车,东线的炮兵纵队、后勤部队列车共六十九列又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方面接连发出,密集运行到郑家屯一带。同时,按运送上级机关列车办理的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坦克团、工农学校等军列也相继到达,挤在一起,造成堵塞。由于敌机轰炸,白天空车不能运行,夜间重车又不能按时发出,途中运行时间随之加长。二十九日敌机袭扰更甚,彰武、通辽、新立屯、苍土、西阜新等站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给水中断,情况非常紧迫。

  东北铁道部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是迅速组织抢修,白天敌人轰炸,晚间保证通车,各个部门保证时间,不得贻误;二是组织特别运输机车大队,由昂昂溪、北安,把军列一直送到郑家屯前线;三是组织“片面运输”,当时人们叫“赶羊式”运输,即向着一个方向连续发车。执行这三条措施效果很好,很快疏通了堵塞,扭转了被动局面。

  东北铁路工人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刻苦兴家、艰苦奋斗的战斗作风,他们是在战争紧张、物资缺乏、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军运任务的。东北解放的头两年,因为我们还不能给铁路工人发工资,每人每月只发给一百三十斤高粱米维持生活。有一次我去哈尔滨机务段,看见工人们穿得很破,寒天冻地腿上缠着麻袋片,干活很吃力。问他们有什么困难,一位老工人说:“吃不饱,干活没劲。”他们就靠这一百多斤高粱米,拉家带口维持生活,坚持上班,坚持修车。我回来把这个情况向陈云同志汇报,陈云同志当即决定,将每人每月的高粱米增加到二百五十斤。这也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而铁路工人们体谅党和国家的困难,毫无怨言,他们说:“为了支援前线,不给钱也干。”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