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吕正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一九 |
|
第六章 情系铁道 一、抗美援朝 铁路是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是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中国兴建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一八七六年七月三日,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通车营业,这是外国人在中国修建并营业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领土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一九九年十月二日,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至河北省张家口)通车,这是在会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下建成的,开创了中国人靠自身力量修建铁路的新纪元。辛亥革命后,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出任全国铁路督办,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十年内完成十万英里铁路修建的宏大的实业计划。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计划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旧中国铁路从一八七六年算起,到一九四九年人民政权接管全国大陆铁路时止,在七十三年的时间里修建并留存下来的铁路仅有二万多公里,而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一万多公里。旧中国铁路先天不足,基础薄弱,畸形、落后,不仅数量少,分布偏(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而且标准杂,质量低,管理分割,运营落后。尤其是遭受长期战争的破坏,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铁道部立即着手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建。当时,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紧接着抗美援朝战争又开始。首先是接管铁路,抢修抢运,服从革命战争的需要,进一步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输。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口号鼓舞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广大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团指战员,及时地完成了各项抢修抢运的任务,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底,大陆上原有主要铁路均由铁道部接管,并基本修复,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车营业的铁路已达二万一千八百一十公里。 一九五年,朝鲜战争爆发。 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十一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我兼任军委运输司令员。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指示,铁道部从战时军事运输的需要出发,迅速组成两支队伍。一是由铁道兵团的大部组成的志愿军铁道兵团和铁路工程部门组成的铁路工程总队,分赴朝鲜铁路各线,担负抢修任务;二是由铁路运输部门职工组成的志愿援朝大队,深入朝鲜铁路各站段,与朝方共同管理军事运输工作。同时,还从全路选调一批职工支援东北地区的铁路工作,以建设巩固的后方基地。 十一月四日,周恩来同志致函杨立三、滕代远并告陈云、薄一波:所有军事运输计划必须经中财委批准,应先军用后财经;如遇特殊情况而发生孰先孰后问题时,“得提交我来解决”。 十二月十九日,周总理审改《中央军委关于东北铁路运输实行军事管制的指示》,指出:“今后东北一切运输包括军事、贸易等物资在内,一律须经过军运司令部批准实施”,由东北军区军运司令员刘居英、政委余光生统一指挥。 这是周总理为保证及时将抗美援朝军用物资运到朝鲜战场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刘居英,曾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中长铁路中方局长。研究司令员人选时,有人提出刘居英是不是太年轻了一点,怕他“顶不住”朝鲜战场残酷的环境。可周总理却说:“可以试试嘛,相信刘居英一定能干好。”后来,朝鲜战争结束,刘居英完成任务回国,周总理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你还真顶住了。”刘居英回国后,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这所军事学院在五十年代非常有名,是许多学子向往的地方。院长是闻名中外的陈赓大将。 一九五一年一月,在东北军区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上,提出要在朝鲜战场上“建设铁路、公路、水路相结合,火车、汽车、手推车相结合,快装、快卸、快运相结合,抢运、抢修和防空相结合,纵贯道路和横贯道路相结合的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实现这个总的目标,会后又从全国增调大量人力、物力进入朝鲜,使铁路的抢修抢运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我作为铁道部副部长和中央军委运输司令,抗美援朝时,在周总理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直接领导下工作。我曾多次去朝鲜,会见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向他们汇报请示工作,并在战地现场指导抢修铁路和搞好物资运输。 当时,美军实行“绞杀战”,把百分之九十的空军力量用来轰炸我方的交通运输线,妄图封锁交通,断绝后勤供应。 美机日夜狂轰滥炸。铁道,钢轨横飞。桥梁,炸成两截。车站,一片瓦砾。中朝军民英勇顽强,冒险抢修,但还是经常出现抢修和运输脱节的现象。有时刚刚修通铁路,火车开上去,就脱轨了,只好又拉回来,影响了前方的物资供应。 彭德怀同志向北京发电告急:“饥无食,寒无衣。”为此,周总理在情况紧急时,经常夜里十二点前后,要给我来电话,或把我找去,询问铁路修复的情形。有时到凌晨四五点钟,周总理还要给我来电话,查问通了多少车,车上装的什么物资以及装车、卸车的情形。有时,他还直接和前方指挥所通电话,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直到听说物资运上去了,他才放心。 战争中的铁路抢修抢运工作,是在美机的疯狂轰炸与严重破坏之下进行的。抢修部队为达到快修速通的目的,争取更多的通车时间,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抢修方法。 先通后固。从应急出发,采用较低标准,快速抢救,在通车的过程中再行加固。 先易后难。先修施工较易的便桥、便线以维持通车。 确保重点。在车站、桥梁和关键地段加强力量配备,保证一旦被炸,即可迅速抢通。 预有准备。根据铁路建筑物的特点和敌机轰炸规律,设想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预先做好抢修的各项准备,还修建一些隐蔽的迂回线、便桥,在必要时开通启用。 运输工作则以“快”为中心,争分夺秒,突击抢运,以赢得更多的通车时间,和提高各个单位时间内的通过车数。除尽量在国内编组整列直达列车外,还采用“片面运输”、续行行车和合并运转相结合的行车方法,发挥抢运的突击作用;利用小站代替大站分散作业,迂回线路绕行,“顶牛过江”(机车不过桥,在桥梁两端用机车推送和接取车辆)等应急措施,抢过重点目标。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