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齐白石 | 上页 下页
八三


  她小小年纪,经历了这动乱、颠沛的流离生活,遭逢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心灵的创伤是难以言状的。如今她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亲人——一位当代杰出的大师,她怎能不思绪万千。

  “我给你带来一件小小的礼物。”宝珠帮助白石轻轻地打开了菊图,白石说:“这是专为你画的,专门为你那位美术老师画的。”他把画送给司马明秋。

  司马明秋双手接过这精美的画。对了,是菊图,和她在她美术老师那儿见到的差不多。只是这花儿更艳丽。她看着。热泪盈眶,不能自己,哺响地说:“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先生。要是老师九泉有知,他也会感激不尽的。我没有什么报答先生,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高丽参,留给先生,一点薄意。”她双手将已包好的人参递给了白石。

  白石赶忙伸出双手,拉着她的手说:“这情我领了,东西断断不能收。你留着,困难时还用得着。”

  姑娘坚决要白石收下,相持了好大一阵子,白石无奈,只收下一支。

  “这也好,你一支,我一支,留作纪念。”白石说:“不知道你还要去哪里?”

  司马明秋一听,惨淡一笑:“家乡沦亡了。好在还有几个同学。我们都爱画,准备到四川、云南一带去,边做工,边学画。只有这一条路了。”

  白石静默地听着,心里升腾起一种怜爱的情感:“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请先生放心。而且这样情况,千千万万,不只我一个。人家能活下去,我相信我也能活下去。”

  白石看看窗外的天,站起来与她依依惜别,一再叮咛,今后有什么难处,尽管找他。

  时间已经是午后了,宝珠叫来了一辆车,扶上白石。车动了。姑娘不断地招着手,目送着车消失在拐弯处。

  白石靠着后座,闭着眼,什么都没有说。这是一个多好的姑娘。可是,正在她如花的年华,却遭受到风霜。他愧恨自己无法给她更多的帮助。使他感到多少一点慰藉的,是宝珠在他们交谈之时,将专门带来送给姑娘的二百元钱,偷偷地连同一张纸条留言,塞在司马明秋的那件衣服里。

  他能做到的,就是这些。但是,他希望带给这位姑娘的不仅仅是这些。应该是人生的希望,明丽的春光,生命的勇气。“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他把这一枝经霜的艳菊献给了她。

  想到这些,他笑了,这是一种苦难中欣慰的笑,一种期待胜利曙光的笑。

  四四、“磨墨山姬”

  湖南公墓位于西郊一隅的荒野之中。一抔黄土,掩埋着多少年来逝于燕京这块土地上的湖南人士,掩埋了多少死者亲人的怀恋与泪水。

  年复一年,新土渐渐地长出了小草,变成了黑褐色,但在它的旁边,又不断堆起了新土。

  两块墓碑屹立在西南隅一角的新坟前。碑是用坚硬的、花白色的花岗石制成的,右边的一块上刻着:

  湘潭齐白石墓左边一块上刻着:

  继室宝珠之墓十二个小篆体大字,是白石亲笔写的。齐白石的墓穴是空着的。他还没有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胡宝珠却已安眠在这里,在仁慈的地母的怀抱里。

  她是前天——一九四四年一月七日,那个最寒冷的日子里逝去的。

  他曾经运用一切办法,延请名医,希望能妙手回春,给她那即将枯竭了的生命,注入新的源泉,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她去了。

  她才四十二岁,却先他走了。

  葬礼是简朴的。留给他的创伤巨痛是难以尽述的。他一连几天里,夜不能眠。室内的一切依然是她先前的那样摆设,他不愿改变它,希望在触景生情之中,能时时见到她。

  她十八岁时,走进了他的生活。二十多年间,他的起居、寒暖、饥饱,她都随时随地予以精心的照料。

  他偶有小病,她整日整夜,衣不解带,寸步不离地守候在身旁。

  她由家庭生活,逐渐步入了他的艺术生活。他作画时,她为之理纸磨墨,取水、调色,然后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泼墨挥洒。

  谁教老懒反寻常,
  磨墨山姬日日忙,
  手指画中微笑道,
  问鸥何事一双双。

  这首诗,真实地记述了他们夫妻作画的生动情景。

  耳濡目染,见他的作品多了,渐渐地她也能指出笔法上的工拙,这使白石十分高兴。因此每创作一幅画之后,只要没有旁人在场,他总叫宝珠来品评。而这时,宝珠不管手中的活多忙,都先放下来,前来观赏,指点议论。他尊重她的意见,择其善而从之。

  七年前的一个夏天,宝珠兴冲冲地跑回家,对他说:“你不是说没有见过假冒你的画的吗?现在街上的古玩店里,就挂着一幅,是紫藤,你的名字写的特别大,标价也很高,不妨去看看。”

  白石一听,拔脚就走,同宝珠一道直奔那古玩店。宝珠远远指着店面上的那幅画,悄声地说:“就是那一幅。”

  白石来到店里,仔细地看了好大一会儿,果然是假画。但是假到了几乎乱真的地步。他没有作声,默默地付钱买下了这幅画,返回家里。他十分惊讶宝珠的艺术鉴赏力,轻声地亲切问:“你是什么时候学会鉴别真假画的?”

  “这还用学,”宝珠笑了笑,“守着个大画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一起,还不知道你的风格。心里有了真的,假的一看就知道,对不对?”

  她移步到画案前,站在白石的对边,指着那幅假画,一一地解说了起来。白石不停地点着头,十分佩服她的眼力与功力。

  她退回了厨房,赶快去准备午餐。但是她留给他的激情,还未退去。白石从桌下取出了“诗笺”,沉思了片刻,写了一首诗:

  休言浊世少人知,
  纵笔安详费苦思,
  难得近朱人亦赤,
  山姬能指画中疵。

  这些逝去了的往事,如今都一一地浮现在眼前。

  夜阑人静,远处不时传来一、二声犬吠,给这寒冷的夜晚平添了凄苦、寂寞的气氛。

  他久久无法入睡。家里显得空旷、冷清。炉子的火不旺,他披衣而起,捅了下炉火,加了几块煤。这些,过去都是宝珠的事。每天夜晚,她趁他睡熟了,要起床看一次火。如今,她却永远走了。想到这里,热泪又止不住地流着。

  寂寞的生活,日寇汉奸的困扰,使他的心冰凉到了极点。他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哪有精力同这些人周旋、应酬。日本侵略者驻华头目坂垣、土肥原曾经多次诱逼白石加入日本籍,到日本去,遭到了他断然拒绝:“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在盛怒之下,他不顾自己八十岁高龄,亲自持刀,把院子里亲自栽种的花木、葡萄藤全部砍伐,连根拔去。一气之下,他毅然决然地写出了“停止见客”四个大字,贴在大门上,表现了一位艺术大师决不同恶势力同污合流、维护祖国尊严的高风亮节。

  家乡的父老、兄弟、朋友,关心他,常常来信寻问他的生活起居,他十分感动,回赠了一首诗:

  晚学胡涂郑板桥,
  那曾请福及五曹,
  老云扶病逃吞药,
  小未啼饥着写庖。
  名大都防人欲杀,
  年衰常梦克相招,
  寿高不死羞为贼,
  不卫长安作饿饕。

  这首诗倾诉了自己宁可饿死,也绝不取悦于敌人的坚定信念。

  画虽然不卖了,但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的画笔。他把一腔的忧郁,国家沦亡的愤恨,丧偶的苦痛,对故土眷恋之情,对友人的思念,一一倾注于诗、画、镌刻之中。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