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三四


  刘英向粟裕介绍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同国民党浙江当局谈判的经过。1937年4月,已经和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的闽浙边临时省委,了解到中共中央关于“联蒋抗日”的主张,以临时省委和省军区名义,向浙江省国民党当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文电。刘建绪奉蒋介石之命,在报上公开表示要和浙江红军谈判。双方代表在鳌江谈了3天。国民党代表妄图以和谈为名,逼迫红军投降。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据理力争,坚持合作抗日立场。谈判随之破裂。8月,迫于抗日高潮到来,刘建绪亲笔致信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要求重开和谈。9月16日,双方代表在温州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这是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抗日战争的两个革命战争时期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合乎全国民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领导人的粟裕,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得不到中共中央任何指示的情况下,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如此准确地与中共中央新的精神一致、合拍,自觉实现两个革命时期的战略转变,所采取的原则立场和策略完全符合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这不能不令人叹服粟裕胸怀全局驾驭局部的本领。共产党人的革命坚定性和一切以大局为重的宽广胸怀,在粟裕身上得到了完美统一。

  挺进师分散在浙南各地的游击队,先后来到平阳北港山门街集中,大约有500人上下。这个数字和挺进师1935年初离开苏区挺进浙江时差不多,但成员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原七军团、十军团的老骨干不多了,他们绝大部分已经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充实的许多新成份,有浙西南、浙南、闽浙边的工农子弟,有来自上海、温州等城市的知识青年。部队装备虽然仍很落后,但官兵的思想觉悟高了,作战经验丰富了,战斗力强了。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国共合作抗日协议,1937年10月部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下辖3个支队、1个教导队。“抗日游击总队”在平阳凤翱乡风林村召开成立大会,粟裕、刘英分别讲话,阐明国共合作和部队改变番号的意义,号召大家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保持和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加强学习,加紧训练,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粟裕1934年7月离开中央苏区以后,毛泽东一直挂念着这位井冈山时期智勇双全的青年将领,苦于通讯联络中断,3年得不到粟裕一点消息。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中央一接上关系,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来电询问粟裕情况。这时粟裕和刘英也失去了联系,临时省委几次派人寻访都没有音信,便如实报告中共中央:“粟裕同志可能已经牺牲。”1937年5月陕北召开苏区代表会议,洛甫(张闻天)致开幕词,首先悼念在各个战线上无数英勇牺牲的战士、我们的最忠诚的同志、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儿女,接着宣布李大钊等烈士名单,其中就有粟裕。1938年初,闽浙边临时省委派人到南昌新四军军部向项英汇报工作,请示今后行动,专门介绍了粟裕在浙西南坚持斗争的情况,并说:“粟裕现在已经回到省委,正同刘英在一起加紧培养干部,训练部队。”刚从延安过来的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立刻把这个喜讯报告延安:“粟裕还在”。毛泽东主席闻听非常高兴。

  九、整训扩编部队,迎接抗日高潮。率部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序列。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个新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摆到粟裕面前: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变为抗日战争,中共中央的总路线和方针、政策变化了,民族解放战争赋予了革命战士特殊的新使命,斗争形势将更加复杂。如何使大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和变化呢?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又同刘英反复商量,决定抓住从部队集中到出发抗日这个间隙,在加紧练兵同时,组织党政军干部重新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政策。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凤林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作动员,粟裕在会上作抗战形势报告,向党政军干部提出重新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政策的任务。临时省委和“抗日游击总队”接着决定采取两项有力措施: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和开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军政干部训练班主要集训部队连以上和地方县以上干部,每期半个月,连续办了3期,粟裕亲自讲课,教育训练内容有三个重点:一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二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的关系;三是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这些党政军基层干部阶级立场坚定,作战勇敢,为革命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就是文化水平低,理论基础薄,一开始学习,对什么叫矛盾就是弄不懂。最后还是粟裕给大家讲了关于“矛和盾”的那个古代寓言,才算叫大家开了一点窍,慢慢跨进了革命理论的大门。

  “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设在山门街畴溪小学内,粟裕担任校长,公开招收抗日青年入学培训。1938年1月5日,温州《浙瓯日报》刊登了经粟裕亲自审定的《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招生启事:

  (一)宗旨:培养抗日救国的军事、政治干部人才。
  (二)资格:初中程度或同等学级,男女兼收。
  (三)年龄:20岁以上至35岁。
  (四)受训时间;暂定3个月。
  (五)校址:平阳北港。
  (六)名额:100名。
  (七)报名日期及手续:自即日起至1月10日止,凡愿来训的,请至下列各处:(1)各驻地办事处,温州九柏园头4号;(2)本部政治部;(3)平阳北港民教馆。
  (八)开学日期:1938年1月15日。
  (九)入学手续:于开学前3日到校,经考试及格后编队受训。
  (十)待遇:有钱出钱,没有钱由本校津贴伙食,但服装被铺自备。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96页)

  消息传开,首先是温州的热血青年奔走相告,纷纷来到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州办事处报名。浙江其他地方乃至外省的一些向往共产党和红军的爱国青年,也赶来报名或联系入学事宜。最后录取学员大约150名,大多数是中学生,少数小学生,个别大学生,还有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的,其中女学员30人左右。开学典礼那一天,粟裕和刘英都来出席,向年轻人介绍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宗旨,讲述当前抗战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说明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是培养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干部。课程有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政治经济学、群众工作、时事和农村经济、哲学等。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课。粟裕每次来校讲课,衣着和普通战士差不多,不同的只是有时披一件黑色军大衣。他用浓重的湖南话给学员讲课,举出一个个实际战例,把游击战术讲得生动易懂,引人人胜。粟裕说话很有风趣,他左臂负过伤,刘英右手腕负伤致残,有次上课粟裕说:“人们以为刘英和我是三头六臂,其实我们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双完整的手。”说得大家都笑了。

  把抗日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去论述,在共产党军队将帅中,粟裕是最早这样认识和实践的人之一。他向学员讲授游击战术课时,开宗明义就阐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他说:“抗战以来的事实证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正规军在正面进行的正规战争是很不够的,必须同时在敌人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争,才能实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最后把侵略者赶出去。”(《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1页。)

  接着对游击队的任务、游击队的组织、游击战术、游击队的教育工作、游击队的补充与供给工作,作了全面充分的讲授。特别是对游击战术,粟裕讲授得格外详细,分17个方面逐个阐述,包括游击战术原则、游击队的动作要领、行军、宿营、侦察、警戒、破坏工作、工事构筑、通信联络、保守军事秘密、战斗准备、战斗动作、战后动作、怎样设伏和什么样的地形适宜打埋伏、怎样截击敌人的行军纵队和运输队、游击队的进袭和怎样进行运动防御。对他在实战中总结概括的游击战术的6条原则,一条条举例详细讲解。在授课中,粟裕第一次正式讲述了他在1935年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方针,这是他对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游击战用兵“十六字诀”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新四军军部成立后,连续两次来电,催促“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集中。1937年9月下旬,刘英曾派吴毓、龙跃到杭州,向国民党主持谈判事宜的邓诩和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作礼节性拜访,然后乘汽车由京杭国道抵达南京,找到八路军综述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听了他们的汇报很高兴,并告诉吴、龙,南方各省游击队准备改编为新编第四军,拟请叶挺出任军长。博古特别叮嘱在新四军组成之前,为防止国民党阴谋,没有我博古的亲笔信,别人来调你们部队,不要听他们的命令。所以对这两次电令,粟裕和刘英商量后都没有执行。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