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六六


  经激烈战斗,攻城部队于当日中午全部歼灭了镇内的伪军大队。车桥镇内只剩下日军的工事和碉堡了,呈现出激战前的暂时沉寂。下午3时半,第二纵队开始总攻“碉堡中之碉堡”的日军圩子,首先以迫击炮集中轰击敌外围,接着以山炮轰击大碉堡。日军1个小队大部被歼,残敌继续作困兽斗。第二纵队一方面进行近迫作业,重新布置炮火,准备再次攻击;月一方面展开政治攻势,随攻击部队前进的“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宣传委员松野觉,冒着枪弹进至碉堡旁喊话,瓦解日军,不幸头部中弹牺牲。

  阻击打援也在激烈进行。

  在三纵队方向,5日午后,驻曹甸、塔儿头日伪军百余名最先出动,行至大施河,触发新四军埋设的地雷,稍与新四军警戒部队接战即退回。

  在一纵队方向,5日下午3时,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纠合伪军700余人,分批在淮安集结,乘车向车桥驰援。第一批7辆汽车载着240多名日军,进至周庄、芦家滩新四军预设的伏击阵地。一纵队战士突然猛烈开火,迫敌进入预设的地雷阵,当即被炸死炸伤60余人。看到日军被炸得鬼哭狼嚎,伤亡惨重,指战员们兴奋异常。这次作战地雷发挥了很大威力。

  第二批、第三批增援日军各约百余人跟着于下午4时、5时30分分别进入韩庄与第一批残敌会合,当晚向新四军阻击阵地进犯。一纵队战士从敌侧背奋勇出击,与敌白刃格斗,刺死敌60余人。日军华北派遣军第六十五师团第七十二旅团三泽大队长被击毙。敌人伤亡惨重,便向韩庄东北突围,在芦苇荡边被一纵队战士切成三段,大部就歼。6日凌晨3时左右,第四批增援日军约120余人,乘两辆汽车又进至小王庄、韩庄,与残敌会合。

  7日,车桥镇残敌在援军接应下狼狈逃窜。早已动员好的宝应县40多个乡的3万多民兵、群众立即进入车桥,迅速平毁工事,拆除围墙、碉堡,打扫战场,彻底摧毁敌人的巢穴。苏中新四军部队乘胜威逼车桥周围敌据点。曹甸、泾口、塔儿头、张桥之日伪军如惊弓之鸟,退守淮安。12日,苏中新四军收复望直港、蛤拖沟、鲁家庄、蚂蚁甸、受河。13日又收复周庄。

  车桥战役至此胜利结束,共歼三泽大佐以下日军460余人,其中生俘山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歼伪军500余人,摧毁碉堡50余座,缴获步兵炮1门及大批武器弹药,收复敌伪据点12处。

  车桥战役打响前,粟裕已与新四军第三师沟通了联系。车桥战役一打响,三师一部立即攻克涟水、车桥间的朱圩子敌据点,消灭伪军300余人,保障了一师作战部队北面侧后的安全。

  多年以后粟裕回忆起车桥战役,他说:“进行一个战役,首先要从战略上考虑,战役要同战略相结合,当前要与长远相结合。车桥战役首先是从战略大局考虑的,不然就变成了近视眼。另外从战机上考虑,当时敌人的情况同1942年不同了,士气低落,所以打车桥能够打下来,可以打。”(《粟裕论苏中抗战》,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423页。)

  车桥战役取得了攻坚与打援的双重胜利,粟裕在战役发起前的预见和意图一一得到实现:

  (一)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战略区的联系,淮宝地区纵横各50余公里的广阔地区被打开。一个月之后,苏中党、政、军领导机关便移驻到这里。4月18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夏秋季工作决定》,主要要求是:“切实将整风列为工作第一位”。一师部队整风运动全面展开,全苏中约有3000多名干部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学习。主力部队也在这里得以整训,为下一个战略行动作了从容准备。后来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制订了一个发展东南的战略决策,接受新的任命的粟裕就是从这个地区出发,亲率经过整训、齐装满员的3个团,渡过长江去开辟苏浙军区。

  (二)车桥战役之后,日军再也没有力量发动更大的军事“扫荡”。驻徐州的第六十五师团派出部队进行报复“扫荡”,以挽回皇军的面子,但他们行至离车桥几里路的地方,从望远镜观察到苏中部队正严阵以待,就不敢再向前走了,只是派几架飞机来作一番侦察飞行,在凤谷村投下几枚炸弹就飞走了。

  (三)车桥战役是华中抗战史上对敌震动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它标志着苏中敌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抗日斗争形势从此走向转折。敌悲观情绪日甚一日,驻东台日军12人集体上吊自杀,驻平桥镇伪军营长带100多人反正。敌收缩据点采取守势,而苏中新四军则展开了局部战略反攻,在一、二、三、四分区不断出击,屡歼敌军。

  在车桥之役中被俘的日军中尉山本一三说:“这大概是你们新四军抗日以来在江苏省和日军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吧,俘虏我们那么许多人是没有过的吧?”“你们在坟地上埋设地雷的预谋,加上坟地周围设置的战壕,适时地掀开伪装,突然的出现,这是你们战术胜利的绝纱计策吧?”说到这里,山本一三目光不由得透出了敬畏的神色,突然收紧下巴:“你们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日语“了不起”)

  战役结束后,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车桥大捷”消息,赞扬苏北新四军“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祝贺胜利。陈毅也从延安发来了热情洋溢的嘉奖令。

  3月8日,粟裕、叶飞将车桥战役的发起理由和战斗经过报告新四军军部。饶漱石主持工作的新四军军部,却向一师发电报,对车桥战役提出批评,指责“攻击方向不对”,“主动过分暴露自己力量”,“过分刺激敌人,很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复”,“可能造成对全部各方不良的影响和牵制”。为此,3月11日粟裕、叶飞、陈丕显共同署名,复电进一步申述组织发起车桥战役的理由。事实证明军部的“担心”是多余的,不但没有出现“不良的影响”,相反有力地推动苏中以至华中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发展,揭开了苏中乃至华中的战略反攻序幕。车桥战役不仅在当时震惊中外,而且历经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考验,一直作为一个辉煌的战例,彪炳史册。

  三、南坎战役。对日连续局部反攻。苏中抗日根据地成为“汉高祖的关中”。

  南坎战役是粟裕组织指挥的苏中对日局部反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南坎作战为代表,在南线“清乡”区边缘及“清乡”区内发动的一系列反据点攻势作战的总称。这次战役历时5个多月,包括1944年5月开始的“清乡”区内的反据点斗争、攻克南坎镇作战及持续到10月的夏、秋季攻势。南坎战役共歼灭日、伪军3000人以上,其中包括日军中队长以下近800人,拔除和遇走日、伪据点七八十处。

  车桥战役以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对我较为有利的苏中斗争形势,是粟裕思考问题的重点。

  此时,日伪对四分区的“清乡”已转为以政治伪化为主,同时准备对第一、第三分区进行“扩展清乡”,对第二分区进行“强化屯垦”。粟裕从抗战的整体局势出发,对当前苏中敌情和形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日寇目前正以大力进攻平汉、粤汉铁路,相对减弱了后方的力量。但对已“清乡”的地区不会放松,将继续加紧进行“扩展清乡”与“屯垦”计划,因兵力不足,又不大可能从别的地方调兵来苏中,势必主要依靠现有力量集中使用,这样就使我们有打破其“扩展清乡”计划的可能。经过思考,粟裕把握了整个形势发展的本质,提出了对敌斗争的新策略:对敌人的“扩展清乡”与“强化屯垦”采取打破的方针。对四分区的反“清乡”则仍提“坚持”斗争,而不提“粉碎”敌人的“清乡”。因为过早地提“粉碎”敌人的“清乡”,容易引起轻敌和急躁,导致敌人的报复,使群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苏中区这时的领导重心已经转向准备反攻,如果第四分区形势再度紧张,对全局会有干扰。

  1944年5月,苏中主力特务四团以奔袭行动突人“清乡”区的封锁线,与在那里坚持的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两次攻克“清乡”区内伪军据点童家甸。坚持在启东、海门地区的地方武装攻克了伪军据点竖河镇。各县警卫团、区队、民兵攻克日伪据点28处,歼灭日、伪军近千人。攻克这些据点既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也进一步摸清了日伪军在“清乡”区内据点守备的实际战斗能力。

  粟裕任书记的中共苏中区党委根据形势发展,指出反据点斗争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一切办法来达到反据点斗争的胜利,使敌人被逼放弃小据点,集中到大据点,并使大据点一个个处于孤立局面。

  于是苏中全区展开了对日、伪的攻势作战。粟裕思索已久的打破敌“扩展清乡”并进一步推动局部反攻的军事斗争方案渐趋成熟。

  1944年6月3日,粟裕分析全国的抗战和苏中斗争形势,向新四军军部提出:“于最近进行一次较大的战役”,以粉碎敌之“扩展清乡”计划。(《新四军·文献(4)》,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103页。)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