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一一七


  (二)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此间四个纵队,虽较榘唐、叶陶两兵团为多,但占整个华野不及九分之四(战力不如西兵团平均,二、七纵不充实)。西兵团虽有五个纵队,分为两路,亦非重点。因之,既无足够打援部队,即不能取得充分的攻坚时间,于是南麻、临朐、滕县诸役,均因此而被迫退出战斗。

  (三)东北及刘邓各军开始反攻,屡获伟大胜利,而华野各部自五月中旬迄今已近两月无战绩可言。因此,发生轻动,而急于求战,致有错失。

  (四)过去九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队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之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

  (五)对敌人土工作业之迅速及其守备能力认识不深刻。当费县战斗之前,以为冯顽会闻风逃窜,故未作充分之攻坚准备,迨陶纵以九团之众围攻费县冯顽两个团,六昼夜未下,始稍改变部署,停攻邹县与泗曲,而集中力量攻占滕县及济汶,但对敌人之守备战力认识仍不够深刻,致不能奏效。同时只知南麻敌人工事末成,顽八军才进占临朐一日立脚未稳,但事实上南麻敌人早已完成普遍之子母地堡,每连约二十个(每班一个至两个子堡)地堡,其全部地堡总以千计,而顽八军进入临朐,仅四小时,每班即已完成一个地堡。在我军围攻之下,敌更日夜加修,其工作速度实为我军不能计及。于是仍采速决战法,致未能奏效。

  (六)过去敌人不敢增援,但近来在蒋、顾连坐法及所谓“总动员”和高价奖励(赏守临朐之顽八军三亿元)下,较前大为积极,其增援队攻击甚猛。而我军之重心则又置于攻坚方面,故南麻临朐两役均因援队逼近而撤回。

  由于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粟裕起草的这份电报稿未能发出。粟裕当即另行起草一份短电,引咎自责,请求处分。电报全文如下:

  中央军委并华东局:
  自五月下旬以来,时愈两月无战绩可言,而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且遭巨大之消耗,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此外,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至整个作战之检讨,俟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作详报。
  粟
  八月四日午时

  8月4日,即粟裕发出引咎自责、请求处分的电报同一天,谭震林写了一封长信给粟裕。信中说:“在这一年多的自卫战争以来,使我觉得必须给你一些帮助才对。”他从苏中战役讲起,列举第二次涟水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蒙泰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认为栗裕“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他说:“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关于几仗没有打好的原因,谭震林在信中说:“如果拿五仗未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乐观这点上去检讨是不能把问题彻底弄清的,也说服不了下面的同志。故(固)然我们受到了这些挫折,这只能是给蒋介石有一点喘息的机会而矣(已),并不能挽救他的死亡。我们很耐性的休整一个月或两个月,把损失补齐,把战术提高一步,将来不仅是一只猛虎,而且是如虎添翼,蒋介石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得出一个蒋介石了不起的结论,当然轻视他是不应该的。”

  谭震林把这封信首先送给陈毅,并请陈毅转交粟裕。陈毅看过后,认为“对粟有帮助”,当天就把谭震林的信转交给粟裕,并邀粟裕彻夜长谈。

  粟裕反复看过谭震林的信以后,认为有许多问题需要与谭震林讨论。当时谭震林已经率领第二、第七两个纵队转移到胶东地区休整,就写了一封复信给谭震林。

  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粟裕在复信中说:“你和军长要我起草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报告军委(详未支电稿)。草成后,你们都不同意我那电稿上的意见,而认为‘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很低劣,这些我应负其全责。但我仍认为‘过分乐观’是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过分乐观而发生轻敌,由于轻敌而企图‘啃硬核桃’,企图‘一锅煮’,企图歼灭十一师后乘胜歼二十五,六十四等师,而与叶陶各纵会师蒙阴。因此部署上就以攻坚为主,而不以打援为主。这种乐观,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我觉得你比我和陈军长更乐观,而有过分乐观的表现。”

  信最后表示:“总之,自卫战争以来,一切军事部署上、战术指导上的缺点、弱点和错误,我应负其全责。今后当遵照你的来信及时地加以改进,并诚恳地接受你对我的帮助,还希望今后毫不顾虑地对我不时地提出批评和给我以更多的帮助。”

  8月6日,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先后发来对粟裕请求处分的电报的复电。

  中央军委的复电说:“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在这之前,中央军委于8月4日、8月5日连发4电,要粟裕速去鲁西南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作战,表明中央军委对粟裕的充分信任。

  华东局复粟裕并报军委的电报更是洋溢一片同志关切之情。电报说:“二十年革命战争中,你对党对人民贡献极大。近两个月来的战斗,虽未能如五月以前那样[取得1伟大胜利,却已给敌强大杀伤。近月来伤亡均较大,主观上虽可能有些缺点,但也有客观原因。只要善于研究经验,定能取得更大胜利。自七十四师歼灭后,你头晕病久未痊愈,我们甚为怀念,望珍重。”

  同一天,陈毅发出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电报,谈他对几仗未能打好的看法,以及他对粟裕的评价。电报中说:“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又说:“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陈毅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499—500页。)

  8月1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陈毅、粟裕和饶漱石的电报,认为陈毅8月6日的电报“所见甚是,完全同意”“七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89页。)

  “七月分兵”以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不同意见的讨论,促使粟裕深入分析华东以至全国战局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当时正处在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过程中。我军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转入战略进攻,敌人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敌人在兵力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因而在局部地区(例如山东)仍可保持强有力的进攻。所以,我们的战略进攻有自己的特点,而不能和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反攻形势一样,完全以压倒的优势把敌人一直压下去。我们的基本方针是把战争引向蒋管区,打乱他的战略部署,不断消灭他的有生力量,不断扩大解放区,缩小蒋占区,争取我军的全部优势,最后达到消灭全部敌人、取得革命完全胜利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几仗没有打好就忽视“七月分兵”以后取得的胜利,更不能由此得出悲观失望的结论。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在前进道路上还有困难和曲折,而不能过分乐观。南麻、临朐两仗没有打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把整个局势的可以乐观与当面情况的仍然严重混淆起来了,产生了轻敌骄傲情绪,总想来个“空前的空前”胜利,放松了主观的努力,造成了某些错误。

  粟裕认为,从9月到12月这几个月,是由敌强我弱转为敌弱我强的关键时刻,全国战争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的歼灭战将进一步向更大规模发展,这可能是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孟良崮战役以后,我军一直没有找到打大歼灭战的战机,就是因为敌人在多次遭受我军歼灭后,兵力已大为集中;如果我们不能集中更大的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则战机势必难寻。我们必须适应战争发展的新形势,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推动战局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一个月以后,9月3日,在外线出击的紧急进军途中,粟裕在华野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作《关于七月份作战检讨和今后反攻形势的报告》,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的阐述,对“七月分兵”以后的经验教训作了理论的概括,对战争规律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