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
一五七 |
|
1949年6月14日,中央军委在答复粟裕、张震关于第十兵团入闽时间的建议时指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外结合,请着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见电告。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则上海及沿海各港是要受很大危害的。”(《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520页。)6月21日,中共中央又电示华东局、粟裕等:“在你们面前目前几个月内有四件大工作:(一)经营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赣新占城乡广大地区;(二)占领福建及厦门;(三)帮助二野西进;(四)准备占领台湾”(《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19页。)。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粟裕立即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密切注视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着重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要来东南沿海10年来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潮汐、气候和沿海地形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作战方案和战前准备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他几次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和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请示、汇报。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以后,一一付诸实施。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之战,将是在当时条件下一场陆海空协同作战。这次作战,以陆军为主,但必须有海空军配合,不仅必须加速我们的海空军建设,而且要使参战部队学习掌握陆海空协同作战的新作战方法。因此要把解放台湾的准备同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结合起来。他提出,要调一些人去搞海空军,每个军的炮兵要增加3倍,要发动全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针对当时干部中的疑问,粟裕在1950年1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进军准备重要,还是现代化正规化重要?两者同等重要。因为目前的战争是现代化正规化的战争。同时指出,必须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要贯彻陆海空联合作战中以陆军为主的协同思想,不要依赖海空军”。 1950年2月初,粟裕在华东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华东军事情况的报告,指出:“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特别是解放台湾,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是中国战史上从来没有的一个最大的近代化作战的战役”。“近代作战的胜负,除了政治条件而外,也就是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的总决赛,谁在人财物武上占优势,谁就能够取得胜利”。“渡海作战,完全是一个新的问题,是一个近代式的作战,更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武器的供应,需要优良的技术指导。为了彻底消灭残匪,为了减少人民的损失,为了解放全部领土与领海,保障革命已得胜利,使我们全国得以迅速转入和平建设,我们就必须支付这笔不可缺少的战费,否则人民、特别是华东人民就长期得不到安宁”。 1950年5月,粟裕组织华东军区团以上参谋长和参谋学习现代化作战指挥,邀请苏联军事顾问讲课。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习现代化作战指挥,要掌握新、速、效、协四个字。新,就是用新的战法来对付敌人,与敌人斗智,使敌人不能找到我们的作战规律。速,就是加强部队的机动性,掌握机械化装备。效,就是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射击要准确,威力要大。协,就是要像乐队一样,统一指挥,协同动作,发挥部队的整体威力。 粟裕还把上海防空战、解放舟山之战、剿匪作战同解放台湾之战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解放台湾的有利条件。在上海防空战中,筹建华东空军,修建沿海空军基地。把解放舟山之战作为陆海空协同作战的实战演习,抽调准备用于攻台作战的第九兵团和部分海空军参加解放舟山之战。通过沿海地区的剿匪作战,为解放台湾创造巩固的后方。 中共中央军委曾经设想,华东海军北移青岛,并由军委直接指挥。粟裕从解放台湾作战的需要出发,于1949年7月30日午时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海军暂缓北开,以便参加对台作战部队的联合演习。中共中央军委8月2日复电:“同意粟裕陷午(即30日午时)电意见,张爱萍海军系统暂时不迁青岛,并仍归华东系统即归粟裕指挥”。同时指出:“你们积极准备攻台湾是正确的”。(《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41页。)至于攻占时间暂不确定,“必须推迟到我方空海两军(特别是空军)条件充分具备之时”。在粟裕领导下,华东海军第一、第二两个大队于1949年11月成立,是为新中国海军第一支战斗部队。粟裕又向华东局建议,将在上海接收的登陆舰艇和招商局的一批船只交给海军使用,并拨出经费专供海军修造船舰,以增强海军力量,为对台作战作准备。 粟裕还以很大精力抓空军建设和参战训练。1950年2月上旬,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连发两电:一电给粟裕,询问起义过来的伞兵第三团情况,并指示:“这批伞兵盼加强对他们的政治训练,我们需要以这批伞兵作基础训练一个伞兵部队,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一电给刘少奇,“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 由此可见,从毛泽东到粟裕所设计的解放台湾之战,都是在当时国情条件下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而且是在做好充分准备有绝对把握时才发起战役,与失利的金门之战决然不同。几十年后,有人断言:“50年代初,在我海、空军正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要仅仅靠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现在看来,恐怕是会吃比攻打金门失利更大的苦头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粟裕密切注视台湾敌军及其幕后支持者的动向,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解放台湾的作战部署。 上海解放以后,三野部队担负着进军福建、解放华东沿海岛屿和新区剿匪的繁重任务,仍准备抽调8个军用于攻台作战,而以第九兵团3个军作为第一梯队,立即投入战前准备。金门、登步两战失利以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形势,抽调台湾兵力加强舟山、金门诸岛防守,同时乞求外援,准备招募外籍雇佣军固守台湾。粟裕立即向中央军委报告敌情变化和我方对策。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目前台湾守军约7个军20万人,估计其战斗部队为十三四万人,如果把雇佣军估计在内,“则台湾蒋军战力应以二十万人计算”。因此,“三野原拟以八个军参战已属不够”,“对台作战必须三野全部参加,加上后勤人员及特种部队共约五十万人”,并建议“请四野以一个军移驻苏州,请华北一个军移驻山东,以策应海防”。这是对原定作战部署的第一次较大修改。 第二次较大修改,在海南、舟山二岛解放以后。海南岛守军7万人逃往台湾,舟山群岛守军12万也撤到台湾,使台湾守军增加了1倍,达到40万人。针对这一变化,粟裕对攻台作战部署再次作较大修改,决定将第九、第七两个兵团作为第一梯队,三野其余各军作为第二梯队,约50万人,其中战斗部队30万至38万人。敌我力量对比,我方还不算优势。他向中央军委建议,为使攻台作战有把握取胜,“如能从其他野战军抽出三至四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他认为,大兵团渡海作战,仅靠海军船舰运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解决大量陆军“过得去”的问题。攻台部队以50万人计算,每人所占面积约0.6平方米,加上所带武器装备和物资约13.54万吨,共需千吨以上的船只575艘。第一梯队如以6万人计算,共需登陆艇2000艘,而当时征集到的渡船不足第一梯队需要量的一半。因此,粟裕建议由中央“统筹建造大量渡海运输舰艇,并将我国现有的华东、华南、华北(包括东北)之船只分别编为三个运输舰队”,用于渡海作战。在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这些准备短期内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建议“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不仅不应轻易发起,而且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1950年6月上旬,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他认为,由于参战部队不仅包括第三野战军全部,还有其他野战军4个军参加,已经成为全国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对太平洋和东南亚局势将发生重大影响,建议中共中央派刘伯承或林彪主持台湾战役,他作为华东军区领导人全力协助。出于对粟裕的信任,毛泽东主席宣布,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悍然出兵侵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北。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