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传记·回忆录 > 我与浦东抗日游击战 | 上页 下页
一三


  1942年7月8日,华中局为了加强对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领导,决定谭启龙、何克希同志主持浙江工作,并责成谭启龙传达华中局“七·一”决定。谭启龙于1942年5月底6月初通过秘密交通,从上海到浦东,在张大鹏同志的海防大队和“五支一大”护送下,与支队长连柏生“五支一大”大队长张席珍同时由浦东乘海船到浙江古窑浦登陆,与吕炳奎、林有璋等会合。谭、何到任后,于1942年8月19日,经华中局批准,成立浙东军政委员会。同月,在慈北鸣鹤场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为司令,连柏生为副司令,刘享云为参谋长,张文碧为政治部主任。谭启龙为浙东区党委书记兼三北游击司令部政委,主持全面工作。

  司令部成立后,连柏生兼任五支队支队长。路南特委改为浦东地委,由姜杰任地委书记。姜杰带地委机关驻浙东古窑浦,我们留在浦东的部队由姜杰直接领导。

  自1940年5月我到浦东,在金子明同志主持下建立新浦委,直到1942年8月谭启龙同志领导的华中局浙东区党委成立,关于这一时期开展浦东游击战争的情况,路南特委书记顾德欢同志后来在(上海郊区抗日武装斗争的若干情况)一文(见上海市青浦县编写组编的《怀念顾德欢同志》)中说:“浦东的工作,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新的浦委纠正了陈静的某些‘左’的倾向,坚持执行了江苏省委与东路领导的指示。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斗争策略,党注意团结连柏生等地方进步人士,发展连柏生入了党,我党掌握的抗日武装接受了国民党的‘淞沪游击第五支队’的番号,连柏生任支队长,五支队在浦东许多杂式武装纷纷投敌伪化的形势下,始终坚持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旗帜,在朱亚民、蔡群帆、张席珍等同志的领导下,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与党的建设,积累了在敌人据点密集的平原地区打击敌人,壮大自己的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的经验”。“浦东地区武装斗争所以能长期坚持,并在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是偶然的。”

  这是顾德欢同志,对这一阶段浦东工作的总结和评价,是比较全面、客观和符合实际的,为此我特转录于此。

  ※第五章 三下浦东反“清乡”

  §1.内线反“清乡”

  1942年8月底,日军即将对浦东进行大规模的“清乡”。这次“清乡”来势凶猛,敌人沿钱塘江湾的奉贤县钱桥开始,到川沙县的东海边合庆,再从川沙、张江、北蔡、三林、杜行、金汇、光明回到钱桥镇,围竹篱笆,全长约167公里,把奉、南、川三个县3B4的土地围困在内,企图把抗日力量彻底歼灭。

  浙东区党委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新组建的五大队全部撤往浙东。我遵照上级命令,与周振庭带了全部人马100余人和武器弹药,由南汇万祥入海,乘四条大帆船,到慈北古窑浦登陆。这样,我党在浦东的主力全部撤离。

  五大队撤到浙东后,编为司令部特务大队,两个中队合并为第一中队,由吴锡钦、黄玉任指导员和中队长。我等待上级重新安排工作。

  约一个星期后,区党委书记谭启龙同志找我谈话。当时日军占领诸暨、金华、兰溪、上饶、东阳、义乌、温州等地区的许多重要城镇后,浙赣线已被敌打通。谭政委说:“敌人兵力不足,‘清乡’只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时间进行,我们按中央指示必须继续坚持斗争。但斗争的方式要改变,现在敌人在浦东大规模‘清乡’,大部队进去活动比较困难,我们可以组织短小精干的武装工作队钻进去,高举抗日旗帜,打击敌伪,保护人民,是完全可能的。”

  区党委要我带一支精干武装,重回浦东,坚持在内线反“清乡”。至于人选问题,由我挑选。要我抓紧时间,争取在敌人“清乡”的竹篱笆墙合拢之前插进去。我毫不犹豫地接受浙东区党委给我的新任务。

  后来听姜杰同志说,当时组织上还同时委派周奋同志返浦西青昆地区开展敌后武装工作。

  §2.挑选短枪队员

  我接受任务后,立即挑选人员。考虑到这次回浦东没有大部队作依托,而且回旋余地更小,只能组成一个能进能打能隐蔽的短小精干的武装小分队,我决定挑选11个人,连我12人,换上清一色的短枪。

  这11个人是:

  许培元,共产党员,连级干部,是老二大队的,常州人,上海难民儿童中学学生,文武双全。

  张宝生,工人出身,共产党员,老“二中”成员,能打仗。

  李阿全,区队长,宝山人,木匠出身,机智勇敢,对黄家路一带熟悉。

  金文华,16岁,小勤务员,聪明机灵,活动能力强,熟悉全面情况,负责联络工作。

  路秋如,很能打仗,技术全面,经验丰富。

  董金根,共产党员,泥城一带人,熟悉泥城、蟛蜞庙一带情况,父亲是大革命时期的烈士,他是遗腹子,与地方党陈文祥书记熟悉,负责党的机要通讯工作。

  陶生祥,班级干部,南汇人。

  顾才松,又名顾阿二,大个子,熟悉南汇、坦直、沈庄一带情况。

  徐宝生,奉贤七仓墩人,与正在奉贤地区活动的黄志英有联系。

  王志欣,原地方武装区队长,熟悉四团仓一带情况,也能打仗。

  唐生宝,绰号唐麻子,熟悉蔡家桥、周家弄一带情况。

  我选择这11个人。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熟悉浦东某一地区的情况,有的能打仗。这样我们可以随时应付复杂的局面,以便很快站住脚跟。在选择许培元和张宝生时,我还有这样的考虑:许培元各方面比较好,有领导能力,万一我出事,他可以接替我的工作。张宝生在海防大队蹲过,必要时还可与海大取得联系。

  这12个人,后来7位牺牲了,3个叛变了,活着的只有2人。董金根同志下浦东仅一个多月,在打顽军陈龙生后因负重伤不久就光荣牺牲了。1943年新场战斗中,路秋如同志牺牲。同年复,金文华同志被伪军杀害。许培元同志在1943年的玉蟹桥战斗中不幸牺牲。张宝生在1944年储家店战斗中牺牲,他是一员战将,当时已经是中队长了。顾才松是1945年打坦直日军据点时牺牲的。陶生祥的具体情况不详。徐宝生、王志欣、唐生宝三人叛变。徐宝生是1945年秋跟黄志英一起叛变的,后被国民党军队打死。至今活着的有李阿全和我。李阿全后来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任浙江省湖州市交通局局长。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