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自清传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他只身一人,孤灯独影,特别想家,到了夜晚,他望着那盏闪烁不定的灯火,强烈地想念起远在杭州的妻子。 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的, 一颗黄黄的灯光呵, 我将由你的熠耀里, 凝视她明媚的双眼。 ——《灯光》 学校虽然丑陋,但庭院里却有一株雄伟繁华的紫藤花,闲时他就在花下徘徊,学生上课去了,只有他一个人,暖和的晴日,鲜艳的花朵,嗡嗡的蜜蜂,酝酿着一庭的春意。他独自欣赏那苍老虬劲、宛转腾挪的枝干,看那一缕缕下垂的细丝,临风婀娜。有时,他到南山殿望江楼上看浮桥上憧憧的人影,到东湖水阁九折桥上看柳色水光,到后山沿路看田野,看天,到南门外看雪白的梨花。有好几次他爬到北固山顶上,去领略那飕飕的高风,看那低低的,小小的,绿绿的田亩。但更多的日子是闷在屋子里。 白天,浮云遮住了太阳,寂静的青山在如轻纱般的白雾环拥下,如睡着一般。他默默地倚在窗口,天上没有一只飞鸟,地下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阵阵清风送来远方悠悠的钟声,他又想起远方的妻子了。 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 故乡的她,独灵迹似的,猛猛然涌上我的心头来了! ——《独自》 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本来和那边学校没有完全脱离关系,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同学,尤其是晨光社的社员汪静之、潘漠华等人,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一个新的文学社团。这事和应修人有关系,应是浙江蕙溪赭山人,当时在上海棉业银行工作,爱好文艺。1922年1月,他开始和汪静之通信,交换诗作,切磋诗艺。3月底,他特地请假一周来西湖春游会友,经汪静之介绍,结识了冯雪峰与潘漠华。4月1日,四人漫步白堤,在雷峰塔下吟诗,互看彼此诗稿,其时汪静之已编好诗集《蕙的风》即将出版。经商量,由应修人将自己和冯雪峰、潘漠华的诗作进行挑选,又在汪静之《蕙的风》底稿里抄出小诗六首,编成诗集,取名《湖畔》,由于出版诗集要有名义,在应修人提议下,成立了“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湖畔》共收诗61首,于4月间出版,这是五四诗坛第五本新诗集。朱自清十分重视,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在文章里,朱自清坦率地告诉人们:“作者中有三个和我相识,其余一位,我也知道。所以他们的生活和性格,我都有些明白。所以我读他们的作品,能感到很深的趣味。”他写道:大体说来,《湖畔》里的作品都带着些清新和缠绵底风格;少年的气氛充满在这些作品里。这因作者都是二十上下的少年,都还剩着些烂漫的童心;他们住在世界里,正如住在晨光来时的薄雾里。他们究竟不曾和现实相肉搏,所以还不至十分颓唐,还能保留着多少清新的意念。就令有悲哀底景闪过他们的眼前,他们坦率的心情也能将他融和,使他再没有回肠荡气底力量;所以他们便只有感伤而无激愤了。——就诗而论,便只见委婉缠绵的叹息而无激昂慷慨的歌声了。但这正是他们之所以为他们,《湖畔》之所以为《洪畔》。 文章还扼要地阐述了他们各自的创作特色。他还为汪静之《蕙的风》写序,说:“看了那些作品,颇自惊喜赞叹”,认为作者“有诗歌底天才”。文章指出,“静之是个孩子,美与爱是他生活的核心,赞颂与咏叹,在他正是极自然而适当的事。他似乎不曾经历过应该呼吁与诅咒的情景,所以写不出血与泪的作品。”评论热情而中肯。汪静之从“孩子”成为老翁时,回忆起当年这段往事,还铭感由衷地说:自清先生“是我最热爱的老师,了解我最深。” 1月,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诗集《雪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收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刘延陵、叶圣陶、郭绍虞、郑振铎等八人诗作。朱自清排在第一集,共17首,均系在北京和浙江时所作。郑振铎在《短序》中表明,这只是他们内心感情“真率”的表现,“虽不能表现时代的精神,但也可以说是各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反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曹锟、徐世昌、吴佩孚等,犹如傀儡一般,在帝国主义的操纵提调之下,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返顾南北,无一佳像。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痛苦,他困惑,这种心境早在《转眼》一诗中就有所透露了: 理不清的现在, 摸不着的将来, 谁可懂得, 谁能说出呢? 况他这随愁上下的, 在茫茫漠漠里, 还能有所把捉么? 待顺流而下罢! 空辜负了天生的“我”;待逆流而上呵, 又惭愧着无力的他。 被风吹散了的, 被雨滴碎了的, 只剩有踯躅, 只剩有跋徨; 天公却尽苦着脸, 不瞅不睬地相向。 现在看不清,将来望不见,既不愿随波逐流,又无力逆潮而上,真是痛苦极了,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那里是他的路呢!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