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自清传 | 上页 下页
一八


  改革后的四中,学生有较多课外活动及自习时间,朱自清乃建议校方聘请校内外名师、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方光焘、刘延陵、恽代英、陈望道、杨贤江等都应邀作了讲演。9月19日,他也作了《我们对于文学态度》的演讲,主张文学要表现“时代的要求与理想”,作者要有“深厚的同情”和“积极的态度”,认为“觉得感情无谓者,宜节产”。宁波文学研究会成员不少,且多为四中教员,朱自清和夏丐尊等筹划成立宁波分会,以四中为阵地,约请会员聚会,研究“文学与人生”的问题。在他们活动下,宁波的文化生活大为丰富了。

  但是,朱自清对宁波的生活不大习惯,常常怀念温州山水和友人,家眷又不在身边,十分孤独。烦闷之余,开始喝酒、抽烟,时时想念妻子和儿女。在三月间写的《别后》一诗,对当时的生活和心情有真实的反映:

  成日坐在有刺的椅上,老想起来走;
  空空的房子,
  冷的开水,
  冷的被窝——
  峭厉的春寒呀!
  我怀中的人呢?
  你们总是我的,
  我却将你们冷冷的丢在那地方,没有依靠的地方!
  我是你唯一的依靠,
  但我又是靠不住的;
  我悬悬的
  便是这个。

  1923年春,叶圣陶经朱经农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任编辑。1924年4月,朱自清与叶圣陶、俞平伯等商议再度合作出版刊物,传播新文学。第一期由俞平伯负责,大家分头撰文、约稿。由是朱自清乃埋头创作,对温州的生活他已写了两篇,到宁波后他又抽闲写了一篇300来字短文《白水癟》,透过想像的光圈,以简洁笔墨捕捉白水癟既薄又细,闪着白光渺如飞烟的瀑流的神韵。但时刻萦绕在他心头,引起他灵魂震颤的,还是那一幕五岁女孩价值只有七毛钱的惨景。夜里,万籁俱寂,空气清凉,思维流畅,他凭着一盏孤灯,伏案沉思,运用自己思辨的利刃,剖析他亲眼目睹的这件“奇事”。他紧扣住那人货交易的“第一幕”,联想追索这一悲剧的结局,他断定这女孩将来必定被不断卖给“新屠户”,或做婢妾,或当妓女,挨打骂,受凌辱,被残酷地拶榨,在痛苦中打发日子。每日承欢卖笑,任人蹂躏,在惨无人道的迫害中以眼泪消磨一生。他从心中发出如此痛苦的呼告: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这幕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呢?他尖锐指出,就在于金钱世界里存在着“生命市场”,所以“生命本来不应该有价格的,而竟有了价格。”在文章的结尾,他愤怒地写道:“这是谁之罪?这是谁之责?”答案似乎没有,矛头所向却是十分清楚的。

  思路一经打开,无数感受如海潮般不断涌来,他不禁想起有一次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乘夜航船的情景。那里的船家有“男女分座”的文明规定。朱自清亲眼看到,一个乡下女人对这样精神文明表示抗议,理由是“男人女人都是人”,而船家却答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称钩的是铁,做称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于是在这样名教大防的压力下,她只好服从了。另有一个带有城市气的妇女比前一位更勇敢,她硬要和自己一起来的男人同坐,说:“我们是‘一堆生’的!”。“一堆生”?“一堆生”!结果是引起了周围乘客的惊奇和嘲讽,由是在这四面楚歌声中,她也只好屈服了。朱自清是个极善于扣住生活细微进行反复审察的作家,他主张“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这一航船文明现象,引起了他对古国文明的深刻反思。他感到航船男女分坐的规矩之所以得以实行,绝非偶然,在它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旧思想、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他透过船上的陋习,于航船一隅,揭发了社会的积弊,原来所谓礼义之邦,实是一个黑暗愚昧的国度。他在这篇题为《航船的文明》文章里,忿怒地指出,所谓“精神文明”,就是“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

  四月初,他在写完《温州踪迹》中两篇文章后,心里松了一口气。但一桩往事却无端地如巨石一样在他心中击起了汹涌的波澜。这是由邓中夏的几篇文章引起的。邓中夏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洪流,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他被军阀政府通缉,这年三月在组织安排下,秘密从北京来到上海,经李大钊介绍,改名邓安石在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同时还兼《中国青年》杂志编辑,他十分关心当前诗坛情况,不时发表文章进行评论。还在温州时候,朱自清就在《中国青年》上看到他写的《新诗人的棒喝》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邓中夏希望诗人不要“坐在暖阁中做新诗”,要“注意社会问题”,在文章最后他高呼:

  青年们!醒来哟,谁在你们的周围,
  虎视鹰瞵的,
  磨牙吮血的?
  你们是处在一种什么环境?
  你们是负了一种什么责任?
  春花般的青年们哟!
  烈火般的青年们哟,
  新中国的改造只仗你们了,却不是仗你们几首新诗。
  青年们醒来哟!

  没有多久,朱自清又在《中国青年》上看到《贡献于新诗人之前》一文,在文章中邓中夏进一步要求新诗人“须多做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须多作描写社会实际生活的作品”,“须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最后抄录了他三年前过洞庭湖时所作的两首诗: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何所世?豺虎满道路。
  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柱。
  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
  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