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尼采 | 上页 下页


  在学校里,他性情孤僻,很少与人交往。除了偶尔和性格开朗的妹妹伊莉莎白做游戏、溜冰、游泳外,他几乎没有和别的小伙伴尽情地玩耍过几次。在他以后出版的自传《瞧!这个人》中,他曾对自己的孤僻进行了解释,他说自己有“一种完全不可思议的清洁本能”,这种本能使他“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些隐秘在许多人性深处看不见的污秽”,正因为这种清洁感使他难以容忍一般人,这给他与人的交往带来了许多障碍。平常的时候,他总是躲开同学们,抱着一本厚厚的《圣经》独自阅读,并且瞑思苦想,其神情活像教堂里的耶稣,因此同学们在背后都称他为“小牧师”。

  虽然尼采的性格不合群,但是他的头脑相当聪颖,学习成绩很好,做事也很有主见,除此之外,他对诗歌和音乐也情有独钟,并表现出了令人称羡的天赋和才华。他在10岁时,便爆发出了创作诗歌的强烈愿望。

  在这一年里,他一共写了50首诗,还作了一曲圣歌。

  他自己在后来曾回忆说,14岁那年,他已经有过三次写诗的高峰期,这些诗歌总体上都带有一种浓厚的忧郁成分,这其中有不少诗是对故乡和父亲的追念、对孤独的歌颂。由于尼采从小已习惯了乡村的宁静生活,所以他并不适应小城瑙姆堡的窄小街道和嘈杂的人群,他总是思念着童年时的阳光、鱼塘和草坪,希望回到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去。他在一首《回乡》诗中这样写道:“我凭吊父亲的坟墓,/哭了许久的时光。/许多凄苦的眼泪,/流下来滴在冢上。/在我尊重的老家里,/我觉得寂寞而伤恸,/因此我常常出去走往阴暗的林中。”在读中学时,尼采还构思过一部题为《死亡与毁灭》的中篇小说,这说明死亡和悲观主义在他幼小的生命中早已播下了种子,从那时候起,他敏感的心灵就对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朦胧的忧思。

  此外,少年时代的尼采对音乐一直非常热爱,这种热爱一直伴随到他去世。尼采对音乐的热爱主要是早年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在瑙姆堡上小学时,母亲还带他去结识了一些当地的音乐家,他们的学识和才华使小尼采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在他11岁时,母亲专门为他买了一架钢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女钢琴家亲自来教尼采演奏。所有这些,都为尼采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音乐后来成了尼采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

  尼采喜欢的音乐家主要有:莫扎特、海顿、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贝多芬、巴赫、亨德尔和比才,其中他最崇拜也最迷恋的音乐家是瓦格纳,他把瓦格纳视为心灵的知音,虽然他最后与瓦格纳的关系因思想观念的分歧而导致决裂,但是瓦格纳的音乐确实使尼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点,并对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使他有信心和勇气向孤寂的生活大胆挑战,奋力拼搏。

  尼采还谱写过不少曲谱,并对自己的音乐作品倍加欣赏,在他精神失常前夕,他还自称自己是一个老音乐家,并希望他谱写的一首管弦乐合唱曲《赞美生活》能够传世,以此作为人们对他的永久纪念。

  除了对诗歌和音乐特别喜欢外,少年时的尼采还很喜欢画画,他喜欢别出心裁地用各种颜色构成多种图案,然后对着这些图画自我欣赏,似乎他画画不是为了表现什么,而只是一种寄托或发泄,后来当他进入普夫达学校后,由于功课太繁杂,他对绘画的兴趣才慢慢淡化了。

  总之,少年时代的尼采是一位沉静而多才的孩子,他幼年的性格和爱好对他以后的哲学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他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威廉·宾德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威廉·宾德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总结少年尼采的:“他基本的特点是忧郁。从童年时起他就喜欢独处和深思,他心地善良而深沉。虽然还是个孩子,他当时就已经在思考许多大多数与他同龄的孩子们从不去注意的问题了。他从不做任何未经思考过的事情,而且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理由。此外,谦虚和知恩也是他的两个主要特点。”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