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海瑞 | 上页 下页 |
五 |
|
§圣贤再世 一般人入郡庠求学,目的都在参加科举考试,图个中举做官,因此学习总是点到而已,不求深入。海瑞当然也想做官。但他更觉得要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做官,凭自己的能力谋职。他把郡庠当成了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掌握本领的极好时机。他时时关心时局的变化,经常邀好友纵论天下大事。在求学问、学知识的同时,他更关心的是学做人。他多次坦露自己的人生态度:“现在我们在这里攻读学问,固然是要参加科考以求功名。但做人不能只靠背诵书本上的警句,而是要学习圣贤的真谛。因此,要真正钻进去,细细品味出圣贤所说的道理,才能学有所成。孔子从没有对身着布衣旧袍而感到不好意思,孟子对所谓的大人物一贯不屑一顾,伯夷敢于否定圣贤的话,这些精神才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原文是:今之为学者,决状元进士于科第,人恒壮之。此学奚自而来哉?圣贤以认真诲人,其说务在方策,惟宜潜心玩味而踊跃于讽诵。时举仲由之不耻温袍,孟子之藐大人,伯夷之敢于非圣,服之心胸,往来不轩,或者充养有机耳)。” 海瑞为人坦荡,待人诚恳,不媚俗、不趋炎的特殊品格已开始形成。他给自己取了个“字”,叫刚峰,其意在于刚直不阿,宁折不弯。他在权贵或恶势力面前,决不低头,但对待百姓,海瑞则一直十分尊重。 他认为,圣贤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做事总是以他人为重,而从不把自己放在前面。 有一段时间,海瑞和督学林公的儿子同学,两个年轻人同岁,非常要好,经常同睡同起,同吃同行,每天一起去拜见林公夫妇。那时海瑞不到20岁,但说话时总那么正儿八经、引经据典,每每外出,总要事先禀报。因此,林公非常喜欢他。经过多年的刻苦攻读,海瑞已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次,林公偶然看到他的文章,顿时刮目相看,大为欣赏。听到人们夸海瑞是一个正人君子,林公更是高兴,于是多次褒奖海瑞。 一日,一个妇女来告状,说海瑞做事不地道,欠她的钱不还。林公立即召来海瑞查问缘由。海瑞并没有为自己多加申辩,只是告诉林公,该妇女的丈夫去世不久,心里痛苦,值得同情。事后,海瑞到处张罗,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帮助这个寡妇重新组织起家庭,还为他们提供了不少银两。林公看到这些,更是对海瑞倍加敬重。一直在寻机让海瑞出来做官。后来,林公的儿子林鹏终于为海瑞谋到一个官职,这是后话。 督学蔡公也非常欣赏海瑞的才华。蔡公在琼州搞过一次会考,试题为“不曰白乎”等二句,不少人参加了考试。蔡公拿到海瑞的试卷,不觉眼睛一亮,立即将这份试卷留下带在身边,不时拿出读上一遍,真是爱不释卷。后打听到海瑞竟是个无任何官阶的平民,不由感叹到“此所谓涅而不淄者乎”,没想到这世道还真有坚持操守、不为世风所乱的人。 海瑞几个叔伯都做了官,这对他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海瑞自幼关心时事,经常和朋友一起探讨执政之道,他经常憧憬能有机会一展宏图。但海瑞的自命不凡,孤傲颠狂,又时时对他的仕途形成障碍。他的这一性格与郡庠的治学要求产生了矛盾。在郡庠,教师讲授时不得自由发挥,“务要依先圣先贤格言教诲后进,使之成材,以务作用。敢有妄生异议,乖其良心者,诛其本身,全家迁发化外”。对生员文字的要求,则必须做到“只用散文,不许为四六”,“敢有肆为怪诞,不遵旧式者,提学官即行革退”。可见,朝廷对学校的教学组织活动和生员的学习控制相当严厉。朝廷所要培养的,是俯首贴耳的官吏,不希望这些干部有太多的所谓独立见解。海瑞却总是批评时政,认为办事最关键的是遵循孔孟的教诲。这肯定不得上司的喜欢。这恐怕是他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得不到赏识和重用的重要原因。30多岁了,他还没有找到有效的为国尽忠之路,多次赶考,一再落榜,不免有些失落。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